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前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水污染减排打造新型创新载体
 阅读次数:1148 添加时间:2014-9-22

     据嘉兴在线2014年9月18日讯 或许在历史长河中,10年光阴只是沙漏中滴落的一颗最小沙砾,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却用这浓缩的时光探索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如今,该院已由7人创业团队发展汇集了百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触角延伸至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等地的创新平台,资产规模近10亿元,先后孵化了138家企业,承担了519项科技项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10年来的探索实践说明,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组建以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瞄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依托自身力量创新聚集科技资源,为嘉兴乃至浙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援。如研究院首创的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及公开拍卖交易制度,从2007年在嘉兴试点成立国内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开始,至今已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实现交易额近8亿元,探索开启了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全新模式。同时,研究院发挥自身在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主动为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很多项目和产品都填补了浙江的产业空白。

  一组数据,可以从几个侧面反映出研究院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519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0项,合同金额2.3亿元;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授权3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科技奖项100余项;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408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近期需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研究院依靠其技术力量,被列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支撑单位,并上报了相关技术专家名单和适用技术。

  “早在2011年,就组建了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水处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11位专家组成。”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负责人称,在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咨询和环境服务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为“五水共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五水共治”的难点。研究院在农村分散性水污染减排工作中确定了示范工程的排放标准、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指标,提供了规范化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在工程中采用了自主开发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大大提升了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整体水平,确保所建设的20多个示范工程都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研究院刘锐博士的“养猪沼液脱碳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蔡强博士的“水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和“河道修复成套技术”,王玉龙博士的“菌藻多级自流工艺净化猪场沼液”,郑炜的“合成橡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已经在省内部分地区推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探索和发展一直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再接再厉,努力向着“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的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嘉兴日报》


本文共分 1



上一篇:湖州天绿环保空气净化滤膜将成为长兴的“环保卫士”
下一篇:阳光催化氧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内循环反应装置获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园思路1号 (TEL)025-58536996,58536999,(FAX)025-58536996
Copyright © 2011-2014 膜科技产业紫金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