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网2015年6月18日讯 伴随国家南海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今年以来,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频频传出捷报,三一海洋重工产业园5月初实现投产、巨涛海工造出我国首个国际深海装备产品、全球首台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成功动车…… 以西部为主阵地,珠海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钢管制造、海油开发、深海水下装备制造、港口机械制造、海洋工程船舶制造、船用中速机、低速机制造、润滑油制造、化工塑料制造、成品油制造等产业集群,从高栏港经济区由南向北延伸至斗门富山工业园,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在这个产业链中,以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船舶制造和以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深海水下装备制造,是最早一批落户珠海的企业。从单纯代工到总承包商,从低研发投入到努力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从国内市场到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它们的发展见证并推动了珠海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壮大。 在高栏港经济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区内,占地近80个标准足球场的巨涛制造基地气势恢宏。基地上停放着准备交付的油气处理系统、海底管汇集成系统、FPSO(浮式储油卸油装置)模块,管网密布,均是国际油气处理、海工装备领域的尖端产品。 而在珠海西部的另一端,太平洋粤新同样强势,自2011年建厂以来,这家公司已成功交付31艘工程船,仅去年产量就达到10艘,客户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目前公司正全力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年底竣工,二期投产后,产能将提升30%。 在海洋开发工程船方面,挪威、新加坡等国家一直是国际造船水平的标杆,太平洋粤新生产的海洋工程船、平台供应船产品占新加坡、马来西亚约50%的市场份额。 自2011年建厂以来,太平洋粤新公司已成功交付31艘工程船,仅去年产量就达到10艘,客户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10艘的任务量已经是我们的满负荷生产量了。”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已接到了15艘新船订单,全年生产计划趋近饱和。他介绍,太平洋粤新已交付的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大马力消拖两用拖轮上是国内同行业的领先产品。 而位于高栏港经济区的巨涛海工同样实力不俗,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晖介绍,目前巨涛的海上设备模块和水下设备模块已成功打入一线市场,成为全球深海油田开发巨头的重要供应商。 2006年,总部设于深圳的巨涛进入珠海,拓展成为石油天然气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专业服务的综合提供商,成为高栏港经济区引进的首家海工装备制造企业。 “布局珠海是公司向深海开发装备制造领域进军的开端。”唐晖告诉记者,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珠海有良好的海岸线,土地发展空间相对充足,海洋工程装备被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行业打造,与公司的发展策略很吻合。 “我们每一年都有3项左右的技术申请专利,包括水下焊接、油气污水、化合物质处理等方面。”唐晖告诉记者,作为研发生产联动,位于深圳的巨涛总部成立研发部,全部为珠海巨涛公司提供研发服务,而珠海方面同时配套60名工程设计师。 通过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巨涛选择了海底装备作为自己的战略产品,不断提升制造水平,逐渐打破深海开发的国际市场垄断局面。如今,巨涛公司已与全球FPSO巨头SBM公司、MODEC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迈出了国内海工产品进入深海领域的重要步伐。 唐晖的观点得到了黄世伟的认同。在黄世伟看来,优质的造船技术是公司产品打入国际一线市场的重要原因。“投产以来我们交付客户30艘工程船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大问题。”公司采用大功率船舶动力定位与控制系统、船用大型齿轮箱及推进系统、海水淡化设备——反渗透海水制淡装置、DP2(动力定位系统)、ACON(综合报警系统)等高端技术系统,均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共分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