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安徽频道阜阳2016年9月22日讯 每当说起锂电池隔膜技术,在印刷新材料行业经营多年的胡伟都特别自豪。他带领天鸿新材料公司(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832601)科研团队攻克了锂电池隔膜的核心生产技术——干法双拉技术,并打破了国内行业的进口依赖。 提起锂电池,我们都很熟悉,从手机到电动车再到汽车和飞机,处处都有它的用武之地。而锂电池的核心部件锂电池隔膜则很少被人了解,实际上它是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核心部件。 就是这种举足轻重的锂电池隔膜,多少年来主要依靠进口。2014年,坐落于界首高新区东城工业园区的天鸿新材料公司组建研发团队,攻克了锂电池隔膜的核心生产技术——干法双拉技术,打破了对进口的依赖,并于次年摘取了全国创业大赛奖项。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热收缩烟膜、药品、食品包装膜、扭结(印刷)膜、稀土转光膜及彩色印刷包装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的综合性企业,2015年,天鸿新材料公司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同时,又投资2.5亿元,上马了年产9000万平方米的锂电池隔膜项目,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材料行业转型。
“上马这一项目,将为我们带来更足的发展后劲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负责人胡伟说,随着锂电池隔膜项目的上马、投产,企业将完成从做包装产品到研发、生产新材料产品的转型,还打破了锂电池隔膜对进口的依赖。 凭借行业内的高新技术,天鸿新材料公司也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于去年7月29日,在北京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中心敲钟挂牌,成功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 实际上,天鸿新材料公司迈向“高大上”的经历只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激发了传统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传统产业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2015年末,阜阳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106家,覆盖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全年完成产值228.6亿元,比“十二五”初增长2.5倍。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5.3亿元,比2010年增长3.5倍。 今年1~7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3.7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工业完成产值21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2%,增速居全省第一。
来源:《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本文共分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