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韶关日报网2015年5月5日讯 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是韶关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甲级运行资质企业,为钢铁、火电、石化、煤化工、矿山、海水淡化等相关企业提供水处理服务。 作为该公司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和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深感其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近10年来,她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解决了一系列水处理技术难题,为保障千万百姓的生活用水安全、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30天内研发先进除铊技术 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己所能将其做好,这是一直以来潘丽梅对自己的要求。参加工作以后,她发现所学的理论知识远不能应付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她频频往返于污水处理现场、实验室,并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各种资料。 去年,公司接到云浮硫铁矿山后站除铊废水研究项目,但潘丽梅从来没有接触过此类工作。接到任务以后,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收集相关资料、到现场取水进行水质分析、选择药剂进行模拟试验、回到矿山进行现场试验……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为水质在不断变化,实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潘丽梅和其他同事加班加点、连续熬夜,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在尝试了10多种药剂之后,他们找到了最适合的药剂和水处理工艺。 说起潘丽梅带队研发的除铊技术,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波很自豪。“这项技术从研发到投入使用仅耗时一个月,非常高效。而且,国内大部分机构的除铊技术只能将水中铊离子含量降至0.5微克/升,我们做到的是0.1微克/升以下,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目前很多国家级机构还未能达到这一水平。”肖波说。 近10年间,潘丽梅参加或主持了大量的水处理工程项目,解决技术难题达10多项。她凭借《钢铁企业连铸废水综合治理零排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在2010年、2012年、2014年分别获得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并多次获得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水处理技术的进步与科技创新能够带来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耗水大户而言,水资源短缺制约着企业的生产,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意味着节约更多的能源、能耗,生产经营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省内某钢铁企业产能在150万吨时,常常出现“水不够用”的问题,而当潘丽梅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研发的循环水处理技术应用于生产之后,该企业很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排,产能达到600万吨时,水资源仍然充足。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环境治理技术相对落后,“受制于人”的尴尬时有发生。此前,在水处理领域,反渗透膜技术被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垄断,国产产品质量不好、效果差,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以前,一个进口的反渗透膜要20多万元。两三年前,潘丽梅带队进行反渗透膜阻垢剂的研发。通过大量的工程试验和工程实践研发成功,这项技术也已获得专利。”肖波告诉记者,反渗透膜阻垢剂的成功研发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如今进口产品的价格降至5万元左右,而该公司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足进口产品的一半。 这些年来,不论是到远处偏僻的矿山废水处理厂,还是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潘丽梅都亲临现场指导水处理技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带动周围的人。公司将任务交给她,从不担心做不好。”面对潘丽梅这一得力干将,公司领导的赞许溢于言表。
来源:《韶关日报》
本文共分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