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前沿  
 
洪耀良正利用苏州科技学院科研优势深入研究水处理膜
 阅读次数:873 添加时间:2015-8-31

    据扬子晚报网2015年8月26日讯 苏州市吴江区某化工企业负责人李硕因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停产整改。经行业内人士指点,李硕找到了废水处理专家、苏州科技学院马三剑教授。马三剑深入企业“诊断”,一天时间,便设计出了改造方案,帮助企业在短短10多天内就拿到了恢复生产的许可。
  累计拥有近百项专利的马三剑告诉记者,让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处理其废水是他的人生理想。为了让研究成果落地更好地服务企业,马三剑想到了成立公司。在学校的支持下,2003年,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并在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下迅猛成长,目前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据了解,苏州地区近80%的环保企业都由学校教师创办或担任主要技术人员。
  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高校,苏州科技学院“根”在地方,特色在行业,只有尽快融入地方和行业,才能拥有稳健的基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为鼓励教师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苏州科技学院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学校科研产业部部长潘涛介绍,科技园通过技术转让、校企共建、联合培养等方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苏州科技学院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超百家,每年总产值过亿元。
  苏州科技学院创新人才引进制度,校企联合做科研,让人才身份在高校,创业在地方。国家千人计划、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耀良任职苏州科技学院,他将结合企业与学校科研队伍的双重优势,在水处理膜材料与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苏州科技学院人事处处长周云介绍,学校对特殊科研人才采取“一人一议”政策,除了在科研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支持外,还把组建科研团队的人事权交给团队带头人。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为苏州科技学院在近5年内招揽了5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等在内的60余名高端科研人才,组建了13个科研团队。
  另一方面,进行“带头人+团队”的科研体制创新,变“单兵作战”的弱势转化为抱团的优势。学校现有的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每个支撑平台建设的团队由全校教研人员自由组合。
  在团队成员的协作下,科研项目落地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7月16日,总长114.5公里的苏州中环快速路正式通车。学校引进的特聘教授沈菊男领导道路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将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最新技术应用到了该项目全线工程,为苏州市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沥青路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证。
  以地方经济为“风向标”,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结合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匹配相应的科技成果与科研团队,实现高校科研落地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局面。”苏州科技学院院长江涌说。
  通过校企协同、校内协同、校地协同,苏州科技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成为地方发展的“智囊”和“引擎”。近5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2331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6亿元,获得专利669项。

                                                     来源:《扬子晚报》


本文共分 1



上一篇:科润膜创新团队被列入淮安市2015年资助“双创计划”
下一篇:合资浣东再生水厂碧水源膜材料及膜装备基地落户诸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园思路1号 (TEL)025-58536996,58536999,(FAX)025-58536996
Copyright © 2011-2014 膜科技产业紫金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