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石油网2016年8月26日讯 “别看这个‘大胃王’长得不好看,但它能将黑乎乎的含油污泥‘吞’进去,经过循环处理,吐出的新泥可以用来铺路和垫井场。不仅油可回收,水也可以再利用。”8月22日,在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矿北一区含油污泥处理站,技术员黄为捧起一把处理达标的黑土对记者说,“‘净身’后的污泥都可以种花种草。”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生品,也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大庆油田积极探索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突破了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 大庆油田2007年就开始应用“化学热洗+离心处理”工艺,将处理后的污泥含油指标控制在2%以内,达到国外发达国家要求。同时,制定《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为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大庆油田已建成9座污泥处理站,年处理能力达32万吨,可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不环保的油一吨不要、不绿色的效益一分不取。大庆油田坚持这一理念,加快环保新技术研究,除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外,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高浓度聚合物污水生化技术、井下作业污水回收技术均已成熟应用,形成了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四大治理技术体系。 四大技术“法宝”带来的效果明显:仅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每年就可减少污水外排2190万立方米,减少清水用量2000多万立方米,节省清水费近亿元。 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初期,聚合物必须“喝清水”才出油,“喝清水”的同时也要“吐污水”。“一喝一吐”,排出去的水既是钱又是代价,导致油田采出水相对过剩,造成污水外排。污水是否可以配制聚合物成为攻关方向。经过不懈努力,大庆油田研发了含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技术,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使“吐”出来的水也能给油层“喝”。 针对高寒地区高浓度含聚污水处理难度大,可能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的问题,大庆油田特意驯化、培养出耐受高浓度含聚污水的生物菌群。高浓度聚合物污水生化技术,利用这些生物菌群“吃掉”污水中的油,保证了油田生产和环保需要。在专门处理聚合驱废水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聚南2-2联合站,记者看到,从地下岩层里“训练”出来的微生物将水中的油污吃掉,然后进行反渗透过滤净化,处理后的水清洁达标。
用膜技术处理完的污水再配制聚合物,一年下来至少能给油田省下1800万
油田钻井、修井作业可能造成泥浆及油水落地,大庆油田研发推广了井下作业污水回收技术,解决了每年约2 万口油井作业施工污染环境问题。据了解,单井作业产生污油污水约60立方米,通过装置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回收油井作业油水近百万立方米。 在大庆油田,注水驱油开采仍是主要手段。从地下采出的液体中,水的比例达90%以上。如何让“乌金”不断,又能留下洁净的水环境?大庆油田在污染治理上发力,通过建造266座含油污水处理站、2501公里污水管网,实现了采油厂内和老区采油厂之间的厂际连通。 目前,大庆油田年处理含油污水达6.1亿立方米,处理污水全部回注油层,含油污水零排放,实现了含油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石油报》记者 刘波
本文共分 1 页